新闻资讯
工研院IEK项目经理侯均元表示,人工智能将在各行各业带来变革,从而改变未来的走向。 传统人工智能运算的硬件架构,主要包括中央处理器(CPU)、图型处理器(GPU)、现场可编程数组(FPGA)等。
过去人工智能的成本非常昂贵,因其执行的算法是仿真人脑运算,也就是庞大的平行运算,这与现有计算机的运算模式是*不同的。 目前市面上已出现不少的人工智能芯片,像是英特尔的Intel Xeon Phi、NVIDIA的人工智能超级芯片Tesler P100 GPU等,且价格有下降的趋势。
侯均元指出,特定领域的人工智能系统,由于应用背景需求明确、深厚之领域知识、模型建立计算简单可行,在单项测试之智能水平,目前已可超越人类智能,在许多领域取得具体成效。 如今的技术挑战在于,如何发展低功耗、高准确率的认知计算,包括新型运算架构电路设计、算法等。 未来人工智能芯片将由特定的算法加速器,来加速包括卷积神经网络(Convolution Neutral Network)、递归神经网络(Recursive Neutral Network)在内的各种神经网络算法。 而芯片的大优势,在于其成本与功耗降低,将大幅提升人工智能算法的运行效率。
虽然目前人工智能领域的主流研究是在服务器上的人工智能运算,但有越来越多应用产品须在终端上进行实时运算,此种运算架构称为边缘运算。 这个发展趋势将改变整体人工智能运算系统架构的设计与技术需求。
此外,随着人工智能技术陆续导入,也促使物联网终端设备,升级为各种AIoT智能机器。 其中,服务型机器人将成为AIoT新战场。 IFR预估,服务型机器人2015~2018年产值约196亿美元,而居家服务机器人占74%、娱乐休闲型机器人占26%。 而2017年将是这两款机器人百家争鸣的一年,居家服务机器人如Amazon Echo、华硕COCOROBO,以及美国Jibo、法国Buddy,将扮演智能家庭中枢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