新闻资讯
近年来,受益于国家政策倾斜,各项政策密集出台,我国医疗器械行业迅速发展。现已初步建成专业门类齐全、产业链条完善、基础实力较强的产业体系。一些医疗仪器开始赢得国外用户的认可,逐渐迈向舞台。
日前,由我国智造的大型仪器设备——“联影96环PET-CT”在日本名古屋的藤田保健卫生大学医院正式揭牌,这也是“中国智造”大型医疗设备打入日本。另外,根据数据显示,近年来我国医疗器械出口呈现低速增长趋势,未来还有巨大上升空间。
政策相继出台,为我国医疗器械行业发展提供有力支撑。2015年,国务院印发《中国制造2025》,提出部署全面推进强国战略,提升我国制造业的整体竞争力。对医疗器械领域作出明确要求,要提高医疗器械的创新能力和产业化水平,重点发展高性能诊疗设备,逐步摆脱医疗器械依赖进口的局面。
的确,尽管目前我国医疗器械行业整体呈现发展趋势,出口率也在逐渐增长。然而,我国医疗设备长期落后发达国家却是不争的事实。企业规模小、技术不足、竞争弱,仍是行业发展面临的一大障碍。在上,我国医疗仪器产品主要集中在中低端,仍处于劣势地位。这种种境况催促我国医疗仪器快马加鞭,向基础“制造”向“智造”转变。
自新中国成立以来,国家政策相继出台,扶植制造业发展,我国制造业水平逐步提升。现如今,我国的制造业水平已经得到世界认可,是一个实实在在的制造业大国。然而,经过长期经验积累,我国深刻认识到制造大国并非制造强国,我国要想长期闪耀在舞台,必须打造技术、质量的制造强国印象,逐渐实现“制造”到“智造”的转变。
拿医疗器械这一领域来说,我国医疗器械行业发展历经长足发展,与发达国家的差距逐步缩小,但要想赶超国外技术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。当下,国家正积极鼓励制造业发展,“智造”机遇不容错失。
面临新一轮机遇,我国医疗器械行业应该迎难而上,打破发展瓶颈。具体来说,先,应强化产、学、研、医协同合作机制。加速科研团队、高水平项目以及医疗等融合,提高医疗器械整体实力,促进智造升级。其次,整体出发,重点突破。对于我国医疗器械行业发展,应从整体发展出发,制定长期发展规划,再重点突破。根据《中国制造2025》战略规划,重点突破医用机器人、移动医疗设备等领域,彰显特色。
后,人才战略以及创新发展仍是我国医疗器械行业发展的关键。必须培养专业人才,积极引进研究团队和人才。同时,紧随互联网发展潮流,促进我国医疗器械朝着智能化方向发展,加速我国创新医疗器械进程。
总之,正值我国由“中国制造”向“中国智造”转型升级,医疗器械行业应稳扎稳打,巩固基础。同时,适时调整发展战略,推进产业创新升级,整体提高人才、技术水平,逐步将我国医疗仪器设备推向。其实,我国医疗器械产业由小到大,迅速发展,现已成为一个产品门类比较齐全、创新能力不断增强、需求十分旺盛的朝阳产业。特别是近年来,医疗器械产业发展速度进一步加快,连续多年产值保持两位数增长,产品出口的数量和科技含量也不断提升。
不过,从中国医疗器械来看,产品主要依赖进口。中国虽然有2000余家获得出口认证的企业,但大多数企业在规模、品牌方面的竞争力相对较弱,又缺乏核心技术,对外出口只能以OEM为主,缺乏自己的品牌,在竞争中总体处于不利地位。
令人欣喜的是,我国一些细分领域的正努力向突破。比如研发团队规模大、综合开发能力强的迈瑞已经在监护仪占有率达49%,五分类血球仪、全自动化仪和彩超等核心产品的部分自主创新技术已达到世界xianjin进水平。而耗材产品山东威高也正在通过与美敦力的合作提高技术和品牌,渗透。
随着产业加速转移,中国将成为医疗器械的重要生产基地,部分原先依赖进口的仪器设备正逐步实现国产替代进口。同时,已有不少省市把医疗器械工业作为新的经济增长点,抓紧培育。,中国医疗器械产业正进入高速发展阶段。